前世,陈瑞安家里就是开早点店的。
陈瑞安的亲爸妈说过,在所有生意里,卖早点是最投入小、风险低、回报高的一样,只要肯吃苦,就能赚到钱。
吃苦是真的吃苦。
在还没有预制菜的年代,每天凌晨两点多就得起床,揉面、剁馅、包包子、蒸包子;六点做完,拉起门开始售卖,下一锅也得预备着蒸上;七八点早高峰,客人源源不断地来,夫妻俩忙得脚不沾地;一直卖到十点,这还不算完,后厨还有一堆烂摊子等着收拾呢。手脚麻利的话,中午能睡个午觉,但下午就别想着休息了,还要进货、备菜,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更无节假日可言。
当时,陈瑞安早上上学前,爸妈忙着应付客人,话都说不上一句,更别提接送了;晚上放学回家,匆匆忙忙吃过晚饭,爸妈就得抓紧上床睡觉。她总恍惚觉得,比起父母,他们更像她的房东。
赚钱也是真的赚钱。
开业时,爸妈把厂里给的下岗补贴全投进去,买了设备、租了店面,手上已经不剩一点余钱。短短五年后,他们就自己买下了两间店面,雇了三四个帮工,翻身当上了老板。再二十年后,他们全款给小儿子——也就是陈瑞安的弟弟,在京城买了一套两居室老破小。
往事总是令人怅然,陈瑞安摇摇头,决定不再回忆自己如同外人的那个家,而是着眼当下,好好想想怎么通过卖早点赚到钱。
首先,陈瑞安决定把目标客群定位为河头县的平民百姓,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陈家这个初出茅庐的小早点摊能从中分一杯羹的可能性就更高。
平民百姓爱吃什么早点?碳水、碳水、碳水!
对碳水的偏爱,是劳动人民几千年的生存智慧。
在没有冰箱等的时代,五谷杂粮最易储存,选择这些,可以不必大清早就出门买菜买肉。
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这些主食也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以支撑人们整个上午的体力劳作。
北方有面茶、大碴子粥,南方有肠粉、糍粑,从重庆小面到武汉热干面,从天津煎饼果子到上海粢饭团,都是从碳水这一基础食材上开出的花朵,都是普罗大众在果腹之上对美食的追求和探索。
河头县的人早饭爱吃什么?胡饼、白粥、馄饨、包子、煎饺……这些陈瑞安都不打算做。
这些常见的食物,大街上比比皆是,有些甚至是已经传了好几代、卖了上百年的配方,大家根据个人口味,早已有了自己的购买习惯,又凭什么选择光顾这个新冒出的小摊呢?
陈瑞安决定发挥自己穿越者的优势,带河头县的百姓见识见识新的美食——酱香饼。
虽然穿越前经常在家里的早点店帮忙做酱香饼,但古代毕竟食材有限,缺少番茄酱等原材料,陈瑞安打算先在家里试试手。
一勺黄豆酱、两勺豆瓣酱、一勺甜面酱,倒入碗中,再加入半勺辣椒面、半勺五香粉、两勺白糖,倒入小半碗水搅匀。陈瑞安特意多放了一些白糖,来弥补番茄酱带来的甜味。
半个白葱头和大蒜切成末,下油锅爆香,然后加入刚刚挑好的料汁,翻炒至浓稠,盛出备用。
面粉分成两份,小份放进碗里,用来做油酥。与面粉等量的菜籽油下锅烧热,拿铁勺舀出,趁热浇在面粉上,用一双木筷搅拌均匀,油酥就做好了。油酥是酱香 饼层层叠叠、外脆里软的秘诀,分层不好的酱香饼,吃起来总是差点儿意思。
如今虽然粮价降下来了,不必如去年一般顿顿吃红薯粗粮,但为了尽量节约成本,陈瑞安特地掺入了一些没有去掉麸皮而磨制的全麦面粉。
像酱香饼这种调味的存在感更强的食物,口感上就可以朴素一些,部分全麦粉的参与不会太影响酱香饼的味道,反倒可以为其增添一些粗粮的质朴风味。
面团要用半烫面的手法,一半开水揉面、一半凉水揉面,这样做出来的饼即使凉了也不会硬。面团里也要淋入少量油,煎出来的饼会更软。
醒好的面团分成合适大小的剂子,一个剂子能做一张饼。
取一个剂子,擀成薄片,用刷子沾上油酥,在上面薄薄刷一层。刷好后,用刀把面沿“米”字形切开,留中间的圆心不切断。然后,把切出来的面片向圆心折叠、包裹起来。
把包裹起来的面团再次擀成薄片,锅中刷油,入锅小火煎至两面金黄,面饼的部分就做好了。
把面饼摊在砧板上,厚厚地刷上一层刚刚调好的酱汁,撒上葱花和白芝麻,切成小块,馋哭隔壁小孩的酱香饼就做好啦!
陈瑞安递了一片给张金花:“娘,你尝尝。”
张金花还从来没有见过长这样的煎饼。
她好奇地观察着手里的饼,层次分明,有点像店里卖的酥皮点心,但是比酥皮点心湿润而柔软;因为加了全麦粉,饼体黄中泛些灰,看起来同寻常胡饼差不多,但刷了酱的部分色彩十分明亮,又因点缀了白芝麻和葱花,看起来十分诱人。
张金花试探性地把饼送进嘴里,浓郁醇厚的酱香立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咸香中带着微微的甜,还有一丝似有似无的辣。那酱香不同寻常酱料,口味十分丰满而富有层次,回味悠长,使人欲罢不能。
而被酱料包裹的面饼,外层微微酥脆,上层面皮被酱料泡软后格外美味;内层的面饼柔软而有韧性,层次丰富,吃起来齿颊生香。
张金花不禁又把手伸向酱香饼,连着吃了一个又一个。
陈瑞安也尝了尝,没有番茄酱的酱香饼,咸香味更加突出,依然很好吃。而且加了全麦粉的酱香饼,变得更加有嚼劲了,并没有减分。
陈瑞安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满意,问张金花:“怎么样?”
张金花发觉自己吃得停不下来,简直有些上瘾了,惊奇道:“你在哪儿学的这个东西?”
陈瑞安胡诌道:“跟刘婶学的,我自己琢磨着改良了一下。”
“刘婶有这个手艺,自己开店也使得!”张金花咂舌道,“你拿这个出去卖,记得先问问刘婶,她同意了才行。这饼也太香了,一片接着一片,跟把人的魂勾走了似的。”
陈瑞安含糊应了。
张金花问道:“你打算卖多少钱?饼的部分倒还便宜,只是酱料有些贵。”
“胡饼和素包子都是两文一个,肉包子三文一个。包子个儿小,胡饼个儿大,一个女人能吃一个胡饼或者两个包子,一个男人能吃两三个胡饼甚至更多。所以,女人一般花两到六文吃一顿早饭,男人要花六文以上。”
陈瑞安早已想好了,她拿菜刀从砧板上分出一堆饼来,道:“中份,这么多,够一个女人吃的,卖四文。”
张金花“哟”了一声,道:“还挺便宜。不过我怎么感觉,一个女人吃得要比这多一些。”
陈瑞安拿菜刀又分出一堆饼来:“大份,这么多,卖六文。”
“这六文比四文才贵两文,怎么看着倒快有四文的两倍多了!”
陈瑞安狡黠地笑道:“没错,现在,你是一个女人,中份的稍微有点儿少,但也能吃;大份的稍微有点儿多,但也不会太撑,而且算起来比中份便宜不少,你选哪个?”
张金花想了想:“那我会选大份。”
陈瑞安道:“那我们又多挣了一文钱。”
张金花怪异地看向自己的女儿,好像从来没认识过她似的:“那男人吃大份又有点儿少,怎么办呢?”
陈瑞安又拨出一份饼:“我们还提供超大份,八文。”
这次拨出的饼没那么多了,大约是四文那份的一半多一点。
张金花提出质疑:“那男人看大份划算,就会选大份了。”
“好问题。”陈瑞安用菜刀敲敲砧板,发出“咚咚”的声音,“你见过为了省钱,让自己饿着的男人吗?”
张金花哑口无言了。
沉默了好一会儿,张金花忍不住抛出最后一个问题:“那小份呢?”
陈瑞安答:“我们没有小份。”
“为什么?”
陈瑞安奸笑道:“你不觉得小份听起来很不划算吗?换成中份,是不是顺耳了很多?”
张金花怔怔的,半晌才抹了一把脸,道:“陈瑞安,我养了你十四年,到今天才发现,你还有做奸商的潜质。”
陈瑞安很满意这个评价,嘴咧得跟开花了似的。
此时,二号试吃员奶奶午睡醒来,陈瑞安赶紧把奶奶叫过来尝酱香饼。
奶奶尝了尝,道:“哟!哪个御厨来民间采风来了?”
陈瑞安得意地拍拍胸脯:“御厨本人在此。”
奶奶道:“仙女下凡,托生成我大孙女啦?”
陈瑞安高兴地拍回去一个马屁:“那您老人家就是天上的太皇太后啦!”
一旁的张金花这才从恍惚中回过神,问陈瑞安:“那这个饼,咱们家派谁去摆摊卖呢?”
陈瑞安答:“当然是我啦,再拉上哥。”
张金花有些不敢苟同,问:“那你舒先生家的工作不做啦?你哥在衙门的差事也不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