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中的蹄花软糯异常,胶纸完全融化。周景年用锅铲轻松放进两个大碗之中,白芸豆跟随奶白的汤汁跃入,只需要一点盐粒提味。
他还做了两份蘸水,周宁的没有放茱萸增加辣味,只是简单的用老酱油兑上一勺浓汤,一些蒜末,因为周宁不爱吃生姜,他只炖煮的过程中加入姜片去腥。
他滴上几滴香醋和麻油,上面散落些许葱花,。
澧朝这边的畜牧业好似不够发达,猪肉不够肥,腥臭味去除的过程更繁琐。
猪蹄珍贵,即便系统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周景年依旧只打算给一小块。
“可惜,要是你投胎成狗就好了,这样你就能吃骨头了。”而不是在这个家抢肉吃。
系统能吃到猪蹄已经是要对周景年死心塌地,自是不计较宿主的阴阳。
它肯定是第一个感受半个人类生活的系统,可能受到这具身体的影响,倒喜欢这种生活。
考虑到周宁还太小,周景年用把碗里的猪蹄稍稍分开些,这样就不会吃的到处都是。
他每次洗周宁的衣服,都在暗自发誓下次要对她毒打,可看她开心快乐的模样,还是忍不住心软。
周宁才不懂这些,她从未有过这样大口吃肉的经历,因为抄写太久,这段时间经常拿不稳筷子。
筷子怎么都夹不起碗里的猪蹄,反倒是让碗中的肉块到处游走,分外灵活。
她灵光一闪,把小嘴抵住碗沿,筷子扒拉住一块猪蹄进嘴。
猪蹄上外皮软糯,一抿脱骨。连带着骨头上的蹄筋也被她吸溜进嘴里,与外皮不同,蹄筋保持着弹性,在嘴中伴有拉扯感。因为她是从碗沿扒进嘴巴里的,浓郁醇厚的汤汁一并送入嘴中。
“好烫,好香。”周宁含糊的夸赞,嘴上动作没有停歇。
温和的咸香,与嘴里还带有韧性的蹄筋在嘴中交汇。
她鼻子有粘上一点蹄汤,热气腾腾的香气直冲鼻孔,混合着姜辣味,是一股馥郁的气息。
她看向周景年的动作,发现他还把猪蹄放进蘸水中,有样学样的用想把猪蹄夹出一块放进调料小碗。
周景年也好几个月没有这样纯粹的吃肉了,他看着周宁笨拙的夹肉,并没有干预,两个人都无声的狂吃。
蒜的辛辣,香醋的酸爽,与蹄花肥厚的原味形成巨大反差。
猪猪就是哪里都好吃。
“阿宁,在过两日就是我们暖房的日子,要宴请亲朋好友,你可有想吃的菜。”他们的房子这段时间已经竣工,众人拾柴火焰高,只等墙体干燥,没什么状况,吉日一到,周宁就可以搬进去自己屋子。
周宁快速把嘴里的猪蹄吞进去,小脸油汪汪的:“我要吃豆腐和鸡蛋。”
比起吃什么,她更关心什么时候能住上,这段时间天气好,她的小花被已经晒好。
买来的棉花,早早脱籽弹成棉絮,他找了个婶娘,用李大叔做的棉花弓作为交换,先打了两床厚棉被,两床薄被子。
现在打褥子招架不住,他们土炕上垫的还是稻草,真到冬天,就只能拿薄被子垫上去。
剩下的给他和周宁一人做了一件袄子,一条棉裤。
因着剩的棉花不多,袄子和裤子都比较薄。
他们下次采买乔迁宴食材再买上一些,万一冬天打湿衣物,让他俩病了只会花上更多。
村长说,乡里的乔迁宴无需太过贵重,他们都会过来帮忙备菜。
李家村与别的村不同,他们只要有人建房子,都是会派人来搭把手,主家只需要管上一顿好饭足以。
乔迁那日,每家派上一两人,给上五文铜钱,寓意五谷丰登。
村里人也会借来桌子板凳,还有碗筷。宴请结束后,主家会让宾客把剩菜打包,东西还给各家。
十月十四,角木蛟宿星,主昌荣,宜入宅。
周景年和系统合计,多花上一两,此次宴请全村,看声望值会不会有所变化。
毕竟建造新屋子,的确每家都有出力,他刚来时并不清楚,每家的稻草其实大有用处,他们对棉花的利用不够充足。
加上土地兼并,大树几乎都是有主。过冬大部分只能依靠砍杂草和小树枝,稻草是他们最容易得来的保暖之物,村里人还是每家都有出上一些,给他家和泥。
他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在樵夫那买柴火,既然已经决定用李家村外孙的身份生存,他和周宁不能假装不知道别家的付出。
也没有打肿脸充胖子,主要就买下四笼豆腐,青菜,面粉还有一些猪肉,鱼之类的。
每桌一条红烧鱼,一道大葱烧肉,炒肝尖,浓汤煮菜豆,韭菜炒鸡蛋,这就算硬菜了。
一共花了二两七百多文,要做上十五桌菜。
李家村听到是宴请全村,自是高兴。
他们架出两个简易土灶,留给周景年到门口做饭,婶娘们在他家厨房后用两个土灶炖煮,这样出菜更快。
周景年早就和婶娘们通好气,除去硬菜里的浓汤菜豆和周宁爱吃的,其他几个菜都交给婶娘们帮忙。
有人备菜,自己只需要烧制,那做饭也不会那么疲惫。
豆腐切成三角块备用,热锅凉油,放进几片大蒜瓣,小碗里备好的葱白,只需要放入一半,增加油香味。
葱白被热油煸至边缘金黄,葱香味就四散来,他眼疾手快的把葱从锅里捞出,防止产生糊味,只留下葱油。
不少人家在搬着桌子来到他家门口,周宁和几个小孩们也在搬凳子。
小孩们挤着脑袋围着看周景年做饭,村里小孩都知道阿宁的兄长做饭最香。
豆腐顺边下去油锅,把表面煎黄,把葱油吸收入豆腐之中。
旁边的婶娘啧啧两声:“难怪说周家小子做饭香,就一个豆腐,都舍得下这么多油。”
“我家小子每天都说周宁吃的好,要我学她兄长做饭呢,今天可得尝尝。”
周景年不置可否,酱油沿锅下入,伴随“滋啦”一声,豆腐把酱油也一并吸入其中。
他顺势加入清水没过豆腐,这可是他的一次厨艺展示,这不得让他声望涨上几分?
盐和之前炸过的葱白撒入锅中,炖煮一小会,最后把另一半新鲜的葱白撒进去。勾芡。
这是周宁平日里最爱的一道素菜,简单好吃。
“张嘴。”菜还未出锅,周景年依旧要周宁先尝菜,她当即理会兄长意思,踮起脚,鼓着小脸吹动豆腐。
周景年看差不多,直接塞到她嘴巴里。
豆腐疏松的质地,吸纳不少汤汁,豆香味和葱香酱油香完美融合,葱白因为烧制,还产生了一股甜香。
“好吃吗,阿宁。”旁边的小伙伴们眼馋极了,他们在家都没见过这样提前吃菜的。
“好吃,这是我兄长拿手好菜,还是我点的。”
听到最拿手,鼻子里都是争先恐后的香味,小孩子最不经馋了,尤其是看到周宁最先吃上。
开始有小儿哭闹要吃,旁边的大人有些窘迫,想开口要上一块,看到周景年已经出锅装盘,倒也不太好意思。
“阿宁,你带朋友们去看看你的屋子吧。”周景年看围上来的小孩越来越多,有的快要扒灶台了,只能把他们知会离开。
周宁听到介绍自己的屋子,浑身充满干劲。
“翠花姐,我带你们过去看看,我屋子可好看了。”
他们这里基本上都是夫妻一家一间屋子,从未有过任何一个小孩,能有自己一个人的屋子。
大人也跟了上来,想看看这家屋子的不同。
周宁推开侧门,先到的是厅堂,这里将会是她和兄长以后的书房,因为是朝南的窗户,窗几明亮,下边就是一张大书桌,两边各一把椅子。
靠近东边的椅子更高些,垫上了好几块蒲团,这是周景年按她的身高,找李大叔定做的椅子,这样写字不会太累。
长大抽苗了,也只需要撤下一块蒲团就好。
西边椅子背后是一个简易的书架,本来上面的藏书不多,都是在椅背后的高度,方便周宁取拿。
想到今天会有人进来,都被周景年锁到箱子里了。
其实这个屋子并不大,侧门进来的右手边便是周宁自己的卧房。
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周宁一推开门,就发出一道清脆响声。
大家哪见过这样的房门,没忍住多开合几下,周宁的房间也是满满当当,周景年的屋后是厨房,周宁的屋后则是柴房。
她西侧的窗户也开的大,就在土炕旁边一点,怕有坏人进来,窗户用料非常扎实。一共两扇,一扇糊上明纸,是朝外打开,夏天打开还能遮阳,以后富裕了,这里会放上周宁的小书桌;另一扇则是实木,双侧盖上还有特制的锁头。
整个屋子里最多的花费,就是土炕和周宁的门窗,这不需要跟外人说。
周宁的土炕前,还有一块长长的石头,方便她爬上去,她坐在炕边,拍了拍,示意小伙伴们上来看看。
“这个是土炕,冬天来了,我们在厨房烧火做饭,这个床,也会热乎乎的。”小孩们一听纷纷把手摸上来。
这个炕果然是热的,炕的左手边是一个小台子,本该放在上面的木箱,被周景年前一晚搬到右手边,把通往他屋的半边小门遮掩住。
大人和小孩们都新奇的紧,有些人对比也有了盘算,如果能有个这样的床铺,不仅能睡下更多人,他们冬天还能更好的过冬。
“这炕好,是谁给你家做的,我也寻思着给我家做一个。”
“是说,这炕确实舒服。”
“阿宁,我能上去不?”有小孩已经迫不及待了。
“可以啊,但是我这个床上不能躺大人,会塌掉。”其实周宁就是不想让大人进她的房间,只想和朋友们躺上去。
周景年怕小孩们弄脏棉被,炕上只铺了草垫,周宁自己每天都是毛猴,自是不在乎脏不脏,邀请朋友们之间躺上去体验,一时之间,村里不少人都要排队来看。
周景年眼看人越来越多,连忙过去制止。看到炕上只有小孩时,忍不住松了口气。
“好了,要开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