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乐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美乐读小说 > 清冷权臣为妖妃折节 > 第58章 捉回来

第58章 捉回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武殊带着断刀回到客栈时,正好撞上探子离去,看打扮,分明是负责送急报的暗探。

那位暗探和他算得上同僚,平日里有些交情,擦身而过时低声提点了一句:“主君现在心情不好,你小心点。”

武殊不明所以,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停下脚步,驻足在门外小心翼翼地观察里面的情形。

透过虚掩的槅门,依稀能看见静室内,竹帷垂落,郎君坐在案前,露出小半边线条分明的下颌,垂着眸,凝视着手中的纸条。

隔得远,武殊无法从他脸上看出什么表情,凭借着多年追随在郎君身边的经验,本能地察觉出异样。

再往下看,那张纸条被骨节分明的手攥得微微发皱,白皙干净的手背浮现出淡色的青筋,无不说明手的主人心绪不宁。

那张字条上面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能让郎君失色至此。

武殊迟疑地握紧手中的短刀,一时不知该不该向郎君汇报。

“进来。”一道清凌凌的声音骤然响起,让武殊不由一颤,视死如归般走进静室。

“郎君,属下在黄氏家中发现了这把短刀,您瞧瞧,可是您从前那把?”说着,武殊双手奉上那把短刀,刀身静静宿在软鞘中,被一只修长的手接过。

“唰”的一声破风声,刀身出鞘,淬着寒光,铭刻在其上的纹样,是陈郡谢氏的族徽。

指尖拂过那抹族徽,轻点刀刃,谢雪明目光骤然一沉。

这柄刀,分明早就作为赔礼送给李瀛,当时李瀛高坐帘栊后,笑说要将佩刀送去银作局熔了,给她铸一面护心镜。

如无意外,这柄刀应当在烈火中化作一面玲珑护心镜,日日夜夜贴着她的肺腑,护她安寝,为她辟邪。

怎会……在她死后,流落在陇西偏僻镇甸,落到一处佃农家中。

武殊鉴貌辨色,不待郎君发问,连忙将短刀来历和盘托出:“属下旁敲侧击从那户佃农口中得知,是一位面带胎记的女郎送给他们的,说是昨日寄宿在他们家中,临走时遗落的。”

闻言,谢雪明的目光骤然一凛,黑白分明的眸直直地看他,乌黑的瞳宛如一星点漆,那点专注的冷黑浓得像刀尖上的寒光。

武殊顿时犯了难,那两位佃农都是上了年纪的,委婉地问起借住女郎的身形相貌,他们摆摆手,只说不好盯着年轻娘子看,当时没注意样貌,再问下去,倒显得他像个登徒子。

看他表情,谢雪明早已意会,眼睫慢慢低覆,映着刀光,莫名有些失落的意味。

等等,失落?他怎么会觉得手段狠辣,无往不利的郎君竟然会失落,是谁给他的错觉?

武殊有些怀疑自己看错了,又道:“那两位佃农又说,那娘子行色匆匆,镐京口音,像是刚下了船,携了金银来投奔亲戚的。”

他蹙眉道:“属下总觉得他们言不尽实,盘问过周围百姓,昨日酉时确实有一位驮着包袱的女郎出现在他们家中。”

这番话有真有假,实在难以分辨,不难看出黄氏夫妇在替那女郎隐瞒。

短刀轻触木案,木头与镔铁相接,一声短促的铮鸣。

谢雪明垂眸,再次望向手中的字条,上面只有寥寥几字——三月廿七,李妃薨,发丧骊山。

三月廿七,他离京当日,多么巧,巧到像是某位妃子乘着空隙马不停蹄地溜了。

如果是逃了,而不是死了……

手中的字条骤然被攥作一团,四面棱角被揉碎,慢慢缩在凸起的指骨下,直至不见天光。

算起来,御船从镐京发丧,也该到潼关了。

前去渡口调查的缇骑很快便回来了,果然,载着灵柩的御船在昨日靠岸,停留在潼关修整半日,又离岸沿着长江继续往骊山而去。

也就是说,就在昨日,他和李瀛擦肩而过。

李瀛潜逃出宫,还不忘带上那柄短刀,藏在属于她的灵柩之中,贴身相伴。在漆黑的棺椁之中,那柄刀或许就贴着她的裙裳,那么近。

这个可能让谢雪明忍不住低笑出声,立在一旁的暗卫蓦地炸了毛,莫名有种自家主上在平静地发疯的错觉。

不对,也许不是错觉,暗卫心中栗栗,怎么也想不明白主上为何会让他们改道去骊山,去追——那艘载着妖妃灵柩的御船!

还有,搜寻潼关各处关隘有无结伴而行的两位女郎,甚至她们的身量体态,都说得细致。

郎君甚至说,其中一位女郎,是他的逃妾。

调令一下,众暗卫无不目瞪口呆,逃妾,是他们理解的那个逃妾吗?主上身边,何时有了女眷??

……

街道上暗流涌动,不时有人低声盘问,在斥候赶到之前,一队押镖的车马已经从平安镖局驶出,疾速往渡口而去。

李瀛和青俪坐在马车内,车帷垂落,用隔板压实了,任外边狂风大作,也无法撼动半分。

两人坐在一起,身旁放着包裹,里面装满了银包金的首饰,先前李瀛攒下的都是金饰,在外不免招摇,她原想出宫再行典当,不想早已有人帮她换成了银包金的首饰。

想起此事,李瀛心中泛起一丝波澜,想不到,谢皇后竟然会帮她。

三月廿七的夜晚,她服下龟息丹便陷入梦乡,在梦中依稀听见谢皇后附耳低语,那个总是与她针锋相对的女郎说:“后会无期。”

山长路远,后会无期。

隔着车屏,隐约能感受到江风迎面吹来,渗入一丝丝属于春日的凉爽温暖,专门让镖师寻找的僻静渡口到了。

此处离城阙有一段距离,若是后头有人追她,应当没那么快追上。

李瀛带着漆黑皂纱,一身雪白缟素,慢慢下了马车,还不忘抬手假装拭泪。

出门在外,若不给自己编造一个身份,只容易会引起旁人猜忌。

她给自己编的身份,便是某位士族家臣的遗孀,夫妻新婚燕尔,结伴外出遨游山河,谁知河流湍急,夫君不慎落水失踪,刁仆卷了大半银子消失,只剩她和一位远亲姊妹相依。

方才坐在平安镖局内声泪俱下,险些哭花两颊胭脂,围观者无不动容,大骂刁仆,又叹息她郎君福薄。

现在,她要南下江左,回到本家请人来寻觅夫君。

擦去不存在的泪,李瀛踏上了镖师提前雇好的蓬船。

长江流水涛涛,两岸猿声此起彼伏,清风拂起皂纱,宛如一袭随兴的墨迹,在猎猎风声中追着她的面颊。

青俪坐在蓬船内,挨着李瀛的肩膀,低声道:“娘子,莫不是想起沈郎君了?”

娘子编造出夫君失踪而非辞世的故事,若是沈郎君料理好了骊山丧仪,来和娘子相聚,也能名正言顺地顶上夫君的位置。

李瀛侧眸看她,皂纱下的眉眼略弯,嗓音是在宫墙里罕见的轻快:“他来就来,不来就不来,我们管他作甚。”

青俪明白了,沈郎君若是来了,娘子或许会和他做一对眷侣,他不来,娘子也不会伤心。

从始至终,她都不在乎这些。

眼前江水长流,从不为清风止步。

长江上水汽氤氲,一缕淡风吹起李瀛乌黑的发丝,将一丝恣意的流墨吹入轻云中,深深浅浅地飘扬,一直吹到客栈的静室内。

跳脱的清风骤然沉寂,室内一片晦暗,风息不动,叶片凝滞,帷幕后的人亦是一动不动。

一个时辰过去,数百斥候将整个潼关都翻遍了,甚至惊动了一些隐在暗处的人,还是不曾寻到李瀛的踪迹。

整座城阙中,唯一能称得上端倪的只有那位夫君落水失踪的年轻寡妇,身高七尺,细挑秀致。

可惜斥候赶到之前,她们已经出城了。

外面骤然传来声响,是暗卫禀报:“韦家女公子求见。”

谢雪明并未投去一眼。

下一刻,他蓦然掀眸,暗卫道:“她说,知道郎君想找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