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虽然相隔很远,伊林依然能够感受到人潮中粉丝的热情与投入。那个在活动现场冷静到冷淡的漂亮男子,此刻正戴上他的亲和面具,签名,合影,握手,浅浅交谈,给予回应。
与预想的失控场面相反,现场喧嚣逐渐平静。远道而来的聚集者被真实出现的何屿吸引住,她们的目光整齐看向他,表现出某种面对完美同类的害羞。她们一边举起手机拍摄,一边悄声与身边朋友交谈。最为激动活跃的前排几位主导粉丝,在真正面对何屿时,也变得文静有礼。
李伊林理解她们的每一种感受。他是美且沉静的,又自带疏离的冷漠感。他又非常擅长表演真诚,再配以天生的温和有礼,他是在用融入粉丝情感的方式化解过于激烈的外部表现。简单来说,演员何屿擅长的不仅是表演。只要他想,他更擅长控制人心。
何屿花了一些时间满足粉丝。他会问每一个人的名字写TO签,也会得体回应对他的各种表白。拿到签名与合影的粉丝会被引导至另一条巷道,做到有效分流。一些影迷在近距离见到他之后情绪激动,控制不住流下眼泪。何屿会轻轻拥抱她们,倾听她们对角色的喜爱,对作品的纪念。
渐渐的,粉丝从激烈中平静下来。她们有一种感觉,真实出现在眼前的漂亮男子并非“明星何屿”,他更像她们认识很久,却未曾见面的老朋友。
尽管距离很远,在看到这样的场景,伊林也忍不住鼻子发酸。她理解这种感受。在他陪伴李伊林的14年间,演员何屿演绎着不同立面、不同阶段,让伊林感同身受的人生故事。他在屏幕中,为她展示着一个又一个角色的痛苦与快乐。每一次,他都成功将她带入另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她跟着他笑,跟着他哭,她的心总是跟着他走。他给了她很多种人生。
伊林明白,在那些打动人心的虚构故事里,演员何屿只是在完成他的工作。她们爱他,这本不关他的事。面对影迷的单方面聚集与会面要求,他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没有。他选择接受与回馈。
时间过去,在何屿与安保团队的有效引导下,原本激动的群体情绪缓和下来。似乎是方华劝诫在场粉丝不要再继续发送网上召集内容,聚集人流不再增多。
现场秩序得到缓解之后,何屿感谢了所有前来与他见面的粉丝,与影迷挥手道别。在这之后,安保切开明星与人群的联系,引导他去往地下车库。
虽然还有很多粉丝没有近距离接触到他,但在方华阐明何屿还有日程之后,大部分人表示理解。
何屿离开后,人潮依旧不愿散去,仿佛在期待他回来。
伊林打开社交媒体,新的热搜词条“绅士何屿”正在快速上升。点进去看,全都是刚刚发布的何屿见面照、互动视频,签名字迹。词条信息流中,不断有合影视频从实时信息中跳出来。伊林看着出现在他人屏幕里的明星何屿,他笑得放松、自然,好像他天生就喜欢与陌生影迷分享生活。
几分钟后,人群渐渐散去。但网上依旧热闹。在上海的人开始调侃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偶遇何屿就她没有,不在上海的人则开始许愿何屿下一次公开活动轮到自己城市。以往他出席过的首映礼、见面会素材也被翻出来,被大众感慨“绅士何屿”的从未改变。
这些由陌生人分享的信息在不停更新,又被温暖情绪包裹着,蔓延着,形成新的信息洪流。
伊林一条一条看着,时而抿嘴微笑,时而眼眶湿润。她有一种感觉,那些由何屿话题引起的,对作品的回忆、对心情的描述、对时间的记录,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被所有人铭记的明星何屿,永远不会只属于李伊林。他们之间的关系注定畸形,这是伊林必须接受的现实。
待到楼下人流全部散去,伊林也终于有时间去餐厅吃点东西。她独自一人进了电梯,手机上并无新消息。
何屿没有联系李伊林,他应该正在驱车回去的路上。早上6点半起来,不间断应酬了8个小时,他终于可以躲进私人空间,获得片刻休息。
伊林多么盼望晚宴取消,这样他就不用再从庭院回到这里,不用在一群不认识的人身边虚与委蛇,更不用牺牲一个方法派演员,在高强度工作日程里难得拥有的,惬意自在的晚间时光。
但他答应了这个无理要求。除去李伊林的催眠功效,或许,也因为她是他十四年的隐藏影迷。在商业明星的外壳之下,何屿更想做的是表演。他爱惜作品,自然也会珍惜影迷。只要理解、爱惜他的人来到身边,身为演员的他就会像面对突如其来的聚集粉丝一样,尽他所能,满足一切。
伊林停止脑海里的各种想法,独自一人在角落里用完迟到的午餐,再回到大宴会厅盯晚宴布置。
现在是下午4点。晚宴7点开始,9点结束。
距离最后一场“职场表演”,还有三个小时。
晚宴时分,利希斯VIP悉数落座。传播组不需要参加。
作为何屿对接人,李伊林被安排在工作人员桌。她隔着许多张精致面孔看向何屿。他坐在徐嘉理与另一位重要客人之间,看似轻松愉快的互相交谈。
工作人员桌设在角落里,光线昏暗,似于隐身。
这是李伊林的现实处境。
一小时后,何屿起身客气道别。他的目光扫向角落里的李伊林,但也只是一瞬。
他很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