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舒小姐写字是个费力活儿。
舒小姐每日要练十张大字、一张小字。
大字是临摹颜体,小字写的是舒先生新近教她的《诗经》。
舒小姐爱练小字。因为写小字时可以念念有词地跟着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押韵的,有趣儿,而且写的都是前一日新学的诗,新鲜。
舒小姐不爱练大字。因为舒先生要求她每天只练一个字,倘若他回来一检查,认为还没有过关,隔日还得接着练。
同一个字,写上十张,乃至二十张、三十张,多无趣啊!
今日,舒小姐写的是个“五”字,写得呵欠连天、唉声叹气。
每写完一张,舒小姐都要数一数,还剩多少张。一数,天哪,写了这么久,居然才写了四张!还剩六张要写,这可怎么熬呀!
舒小姐扁扁嘴,把笔一摔,不肯写了。
陈瑞安劝道:“接着写呀,早点写完,我们才能早点玩儿呢。”
舒小姐不开心:“但是我不想写了。”
陈瑞安循循善诱:“你现在不写,还剩六张在那里等着你,岂不是把时间都浪费在使性子上了,学也没有学到,玩也没有玩到,多划不来呀。”
道理都明白,但执行起来总是很困难。
舒小姐灵机一动,用可怜的小眼神望向陈瑞安:“我们先玩,玩完了再写,好吗?在爹爹回来之前,我一定全都写完。”
陈瑞安严辞拒绝:“不行。”
舒小姐终于不情不愿地铺上下一张宣纸,开始接着写字了。
“等你写完了,我们玩跳房子。”陈瑞安鼓励她。
舒小姐好奇地问:“什么是跳房子?”
陈瑞安想了想,道:“这样吧,你在这里写字,我去外面画格子,等画好了,我再对着格子给你解释。你快快写哦,不然等我画完了,你还没有写完,到时候看着格子干着急。”
找来一块木炭,陈瑞安开始在院子里画格子。
单双相间,一共画了八个格子,最后在顶部加上一个半圆,跳房子的格子就画好了。
按道理,应该在这一共九个方方圆圆的格子里依次填上数字1至9,但古代没有阿拉伯数字,陈瑞安就用汉字代替。
正专心填着数字,忽然一个声音在陈瑞安耳边响起:“姐姐,你的字写得太丑了!”
陈瑞安吓了一跳,抬头一看,舒小姐不知何时跑了出来。
虽然字确实蛮丑的,但被一个七岁的小孩说字丑,陈瑞安还是觉得脸上有些发热。
为了报复舒小姐的直言不讳,她明知故问道:“你的大字写完了?”
当然没有写完!舒小姐心虚,两只眼珠骨碌碌一转,开始转移话题:“你看看你的‘五’字,且不说什么侧锋藏锋了,你的横和竖分得那么远,都不连在一起,好像一个人的五官全部分得开开的,难看死了!”
陈瑞安忿忿不平道:“我都多少年没拿过笔了,还会写字就不错了,还讲究什么好看不好看的!字嘛,能认出来就行。”
从小受到书法教育的舒小姐完全不认同陈瑞安的实用论,抢过木炭来,要给陈瑞安示范。
奈何地面不是宣纸,阻力太强;木炭也不是毛笔,写不出侧锋藏锋来。
舒小姐写得着急,干脆丢了木炭,把陈瑞安拽到屋里:“我有多余的笔,还有纸,我拿纸笔教你写。”
舒小姐先在自己练大字的纸上写了一个“五”字,道:“‘五’字里面有三横,第一二横短、第三横长,你的三横全部都很长,张得开开的,所以不好看。”
从前跟哥哥学认字的时候,陈瑞安也学写过几个字,因此倒还拿得来毛笔。
只不过,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往往实用为上,字看得过眼就行,因此陈瑞平自己的字就很平平,更别提拿来教妹妹了。
陈瑞安握着笔,照着舒小姐说的,两横短、一横长,写了一个“五”字。
舒小姐检查她的字,失望地摇摇头,左看右看,终于又研究出一个毛病来:“我写的竖是斜的,这样横竖均匀,看起来才稳固优美;你写的竖都是直愣愣的,所以看着呆板。”
除了这些,舒小姐倾囊相授,把什么“中锋”、“藏锋”的技巧都教给陈瑞安,陈瑞安满头大汗地跟着学。
舒小姐示范着,不知不觉间,竟把自己的十张大字都写完了,犹未教过瘾,还多写了几张。
忽然听见刘婶在外面说话,陈瑞安抬头一看,才发现舒先生竟提前散学回来了。
陈瑞安又低头看看被自己的丑字糟蹋了的几张纸,方才想到,纸和墨都不便宜,她陪小孩做功课,自己反倒玩上了,颇有些不合适。
然而要藏也来不及了,舒先生已经走进来。
舒小姐也发现了他,喊道:“爹爹,你看我教姐姐写的字!”
舒先生背着手不说话,看看陈瑞安面前的字,又翻了翻舒小姐的几张字。
陈瑞安有种被班主任抓包玩手机的紧张。
不过,舒先生似乎没有分毫不高兴,反而笑道:“《礼记》里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说得真是有道理。青青这一下午的长进,抵得上从前半个月了。”
舒先生没有责怪,陈瑞安松了一口气。
舒先生给舒小姐的大字上画了几个圈,表示这几个字写得好,又指出几个不好的字,给舒小姐大致讲解了一番,就放她出去玩了。
放下笔,他对陈瑞安道:“你到书房来,我有话同你说。”
“到书房来”跟“到办公室来”有什么区别!
上辈子这辈子加起来,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上过学的陈瑞安,听见这熟悉的句式,还是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
到了书房,舒先生首先从柜子里找出两贯钱,放到陈瑞安面前。
看见陈瑞安惊讶的表情,他道:“最近粮价飞涨,家家都过得艰难。我没猜错的话,你也是因为这个,才出来工作的吧?”
陈瑞安点点头。
舒先生接着道:“既然急用,这个月的月钱,你就先拿去,等将来粮价降下来,日子好过了,再改回月底发放。”
这笔钱的确可解燃眉之急,陈瑞安千恩万谢地接过了。
舒先生又道:“看来青青很喜欢你,多谢。我看今天青青教你写字,于她的功课大有助益,此法甚好,往后你带她做功课,也可以这样。
“她小孩子说话,有时前言不搭后语,辛苦你耐心些。
“她有什么做得不对的,你也不必顾虑,该骂就骂,这是为她好。”
两人又聊了聊舒小姐白天的表现,相互交流了一些对付她的心得。
汇报完工作,一天的工作正式结束,陈瑞安下班了。
走到外院,刘婶拦住她,递给她一包油纸包着的东西:“这是舒先生带回来的,说给你和小姐一人一包。”
陈瑞安打开油纸包一看,竟是一小包炸麻花!
炸麻花不仅需要用精面粉,而且十分费油,从前粮价低的时候,陈家尚且舍不得常常吃,如今更是吃不起了。
有钱又有吃,一天的疲惫在此刻一扫而空。
陈瑞安揣着钱、捧着麻花,高高兴兴回家了。
回到家,陈瑞安第一件事是把油纸包送到张金花眼前:“给你带好吃的回来了!”
张金花接过油纸包,打开看了一眼:“哟,麻花!哪儿来的?”
“舒先生给舒小姐买的,给我多带了一份。你也吃。”
张金花道:“连吃带拿的,合适吗?”
陈瑞安拣了一根碎的,丢进嘴里:“有什么不合适的,又不是天天都有。”
啊,是油炸的香气!麻花出炉不久,还热乎着,吃起来焦脆酥香,最近营养不良的陈瑞安感到十分幸福。
张金花放下手里的活儿,把陈瑞平和陈家奶奶都叫来,一家人围着餐桌吃麻花。
刚散衙回来的陈瑞平“咔嚓”咬了一口,发出满足的叹息:“好久没吃麻花了,真香啊。”
奶奶牙口很好,吃个麻花不在话下。她尝了一根,马上断定:“这是东街北头那家的麻花。他们家的麻花是祖传的手艺,加了秘制的五香粉和芝麻,几十年了,一直是这个味道。”
张金花也爱吃麻花,边嚼边问:“怎么样,工作累不累?”
陈瑞安其实有些累,但不愿报忧,只说:“带一个那么大的小女孩,有什么可累的?早上吃了白粥和胡饼,中午饭桌上还有一道炒肉片,吃得我浑身是劲儿。”
张金花问:“你吃饭是和主人家一起呢,还是和他们家那个老妈子一起呢?”
陈瑞安如实答:“早上是我和舒小姐一起吃;中午有舒夫人、舒小姐、他们家的刘婶,还有我,四个人一桌吃饭,吃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舒夫人又漂亮,又温柔,还让我管她叫伯母呢。舒小姐也听话,一直叫我姐姐。”
张金花放心了些:“那就好。”
“舒小姐还教我写字呢。”陈瑞安回想起下午的经历,“舒先生回来看见了,说特别好,教了我,舒小姐进步快多了,让我们以后都这么学。”
“这么好!学写字好啊,写字有用。这么看来,先前我拦着不让你去,倒是险些耽误了你。”张金花感叹道。
“对了,”陈瑞安掏出怀里的钱,推给张金花,“舒先生说知道我们日子艰难,主动把这个月的月钱提前支给我。”
张金花感激得不知怎么是好:“舒先生是我们家的恩人哪。”
奶奶表示同意。
陈瑞平也说,舒先生人一直很好,从前交不起束脩的同学,他都会暗地里减免。
张金花把钱拨出来一部分,道:“这些钱,你拿去买一些纸和墨,带到舒先生家里用。
“这些都是金贵东西,舒先生大方,我们不能不知道分寸。
“还有这些,给你零花用,平时买些零食点心,别舍不得。”
陈瑞安正要推拒,忽然听见有人在门口喊:“金花婶,奶奶,瑞平哥,小安。”
一看,竟是阿亭来了。
阿亭道:“小安,昨日你教给我卖豆腐的法子,我都告诉了我娘。
“我娘说,多亏了你的办法,今日的豆腐特别好卖,走了两条街就卖完了,明日多做些,还能多卖。
“正好还剩下半块豆腐,我娘叫我拿来谢你。”
刚吃了麻花,晚上还能吃上豆腐。
陈瑞安心想,果然,美好的生活还是要靠劳动来创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