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坐吧!”掌勺的是个中年女人,像那个摆摊男子的夫人,她围裙系得板板整整的,手指粗糙有力:“几位客官想吃点啥?羊杂刚出锅,汤清肉嫩。”
“那必须得来一碗!”林竹已经兴奋地坐下。
林枫招手:“老板,再来两碗油泼辣子面,一盘炒粉皮!”
掌柜利落地点头,笑道:“面给你们泼辣一点不?”
他们还没说话,那边的老头笑呵呵地建议他们要辣些的,说是正宗、对味。老头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布衣,说着话,还比划了一下
掌柜的拿围裙抹了一把手,解释道:“这大哥在我们家吃了好几年啦!”
林竹便笑着朝老头点头致谢:“那我们可得听行家的。”
不多时,羊杂汤先上,瓷碗里白汤泛油花,香气扑鼻。
羊肚、羊肝、羊肺炖得软嫩又不腥,汤里放了胡椒和枸杞。
晏元青轻轻尝了一口,微挑眉,小小赞叹了一句:“汤是好汤。”
“老板,这汤怎么做的?”林竹忍不住问。
老板笑着回她:“姑娘,这个是我们老家祖传的方法!这得早上三点就起炖了,羊是用我表哥自家养的羊。”
正说着,油泼辣子面也端了上来,红油与热面相交,呲啦一声香味炸开,辣椒香混着面香勾得人直咽口水。
林竹回头望向晏元青,小声说了一句:“这种店,不写出来就是犯罪。”
晏元青无奈地笑:“那你回去快写,我还给你磨墨。”
于是当夜,“刘记羊杂”被郑重其事地列入了《太原食话》的种草榜首位:
【刘记羊杂】
隐藏在市井中的低调良心店铺!谁懂?
没有浮夸门面,没有噱头广告!
一碗汤暖透身子,掌柜用真心熬汤,是太原人就去吃!
下面还噼里啪啦列了一大堆推荐以及每个人的吃后感言。
林枫表示:好吃,爱吃,油泼辣子面可以双倍辣子,超级香。后面还画了个火焰图案。
成姗姗发言:羊杂汤香迷糊了,香而不膻,建议趁热吃!
晏元青也说:不错。
林竹头上暴出青筋:“金主大人有点敷衍,重新写,多写几句!!”
晏元青难得露出一点无辜的表情,缓缓道:“已经是高度评价了。”
“你就不能多夸夸?比如香辣爽口、风味十足、百吃不腻?”林竹一口气吐出一大堆形容美食的词儿来。都是之前背诵过的!
她气鼓鼓地推着他手肘:“快再来几句,不然我都要怀疑你是不是吃的别家的面。”
晏元青低低一笑,心里琢磨着林竹的语气,模仿她的说话和评价方式,笔尖在纸上补上了几句:“油泼辣子面层次分明,面筋道有劲,香气入骨......
某位主创者才满意地收回手,去准备最终版本了。
报纸发完,倒是没引起轩然大波,也没溅不起水花,反响都还不错,太原这一站,对林竹他们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意外顺利。
这几日来,谁都没有碰上恶意涨价的黑心店铺,也没有遭遇欺诈宣传的假店,沿街探店的过程都还算平和。
大街小巷里,炊烟袅袅,人情温厚,不管是热腾腾的莜面、香浓不膻的羊杂汤,还是那家隐藏在市井深处的小馆子,都充满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温度。
林竹在笔记上写下:“太原的这几天体验感不错,或许是我们几个人最近都很好运?没碰到乌烟瘴气的黑幕,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抓马!
所以,在最后一天的夜晚,几人决定一起放松。
无痕和飞雁帮忙,把大家一个一个拉上了客栈屋顶,他们就并排坐在一起,吹着风聊天,看着月亮一点点升起,林竹咬着串糖葫芦,含糊不清地宣布:
“明儿启程,西北走起!”
晏元青把她身侧披风拢了拢,低声道:“西北风沙大,你想糖葫芦的话,最好今天趁着还有夜市,赶紧多买两串。”
“那晏公子出钱!”林竹笑眯眯地伸手要钱。
晏元青:?
成姗姗在一旁看得直翻白眼:“天干物燥,请注意撒糖哈。”
-
从太原启程已是清晨,天光还未大亮,街市冷清,只有几家早点铺冒着腾腾热气。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了“哒哒”的声音,马车就这样晃悠悠地驶出了城门,众人告别了太原,向着兰州,一路西行。
这趟旅途足足要走上十多日,路途遥远。
风沙在前,山河在后。
林竹打了个哈欠,窝在马车里软垫上,手边放着几包还没吃完的点心:“坐着歇会也感觉好累啊。”
没办法,这马车走起来没法四平八稳,只能左摇一下,右晃两下。
马车外头,小六子正用沾了水的帕子擦马鼻子,一边笑嘻嘻地回头搭话:“林姑娘别怪苦,这趟路虽远,可咱走的是官道,再过两日有条捷径还能快些,保证你们吃得好睡得香。”
老周无聊了也跟他们小年轻搭话,他可是个有故事的人,天南海北都跑过,说话总带着一点老江湖的调调,“我年轻时在甘肃跑盐商,那地方的风沙,那叫一个大!能把人眼睛吹瞎。”
“真的假的?”林竹好奇凑过来,“那你岂不是个传奇老车夫?”
“哈哈哈哈,是啊,那年我还驮过个逃婚的小娘子,一路追来的有五拨人,我一鞭子把马抽得都起飞了。”
老周得意洋洋地说完,看到众人惊叹的眼神,咳了一声,“当然,后来她跑了,我赔了辆车。”
众人哈哈大笑,连晏元青嘴角都勾起了淡淡的弧度。
马车行过丘陵,穿过溪谷。
一路的风景慢慢从林荫变成了黄土居多,西风扑面带着干燥的味道。
林竹靠在窗边看着渐渐变宽的天,喃喃道:“是不是就快要到了,兰州啊!我从前没想过,有朝一日我会真的到西北来。”
晏元青坐在她身边,一手支着窗沿,语气温和:“这是个挺好的地方,感觉林姑娘会喜欢的。”
“你去过?”林竹眨了眨眼。
他点点头:“我小时候学功夫的时候跟着师父去过一次,只记得面很好吃,其他的倒是都模糊了。”
马车继续前行,老周站在马车尾整理辎重,忽然冲车里喊道:“咱们今晚得宿在一个叫‘临江铺’的小镇,那里有家牛肉面店,我吃过,味不比兰州差。”
林竹眼睛一亮:“真的吗?我要去尝!!”
一伙人就在西北风中摇摇晃晃地驶进了“临江铺”这个小镇子。
镇不大,街道却干净利落,灯笼已挂起,微红的光晕洒在地面,映出黄沙褪色后的沉静,旁边就有条小江,水面安安静静的,水流也不急。
慢慢淌过了这个镇子。
成姗姗掀起车帘子,探出头,指着街角一间小小的铺子,“诶,是不是那家?招牌写着‘马家牛肉面’!”
林竹一看,那招牌的字是用毛笔写的,笔力苍劲,虽略带风沙斑驳,却格外有韵味。
老周眯缝着眼珠子跟着瞅,眉毛都缩到了一起去,几条皱纹更深了,他点点头:“对喽,就是这里!”
几人下车,一踏进店门,便有一股热腾腾的牛骨汤香扑面而来。
店不大,十几张桌子坐得七七八八,角落里有几个当地汉子正拿着大碗猛吸面汤,吃得满头大汗却不亦乐乎。
“几位客官,来尝碗牛肉面吧?”
“要得!”林竹点头,“老板,来五碗你们招牌的,再加个鸡胗什么的,有就上!”
“嘿嘿,有呢!”
“咱们是一路探店来的,走哪儿吃哪儿。你这儿要是好吃,我们可是要写进报纸里的。”成姗姗忍不住自荐道。
“哟!”老板眼睛一亮,立刻转身冲后厨喊了一声:“那就按家里最好的料来,快快快!”
“哈哈哈哈哈,可不能区别对待呀。”几个人笑着和老板说。
没一会儿,热腾腾的大碗牛肉面端上来,红亮的汤底里浮着香喷喷的牛油辣子,碗边冒着白雾,细长筋道的拉面在汤里翻腾,几片软糯入味的牛肉安安稳稳卧在其上。
面劲道,汤鲜辣,牛肉软烂却不柴。
色香味俱全,看着就很正宗,有西北那味。
“这个面,”晏元青也吃了一口,居然破天荒地评价了五个字,“比我记得的还好。”
林竹一边吃一边碎碎念:“汤底浓郁,汤底浓郁,汤底浓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你这说法好奇怪。”晏元青听笑了,“但我同意。”
饭后,老板还特意送上一小碟自家泡的白萝卜,酸甜口的,脆爽又解腻。
大家一边吃,一边听老板讲这家店的故事:从祖父开始便是做面出身,守着这条街几十年,即便近年来江水越来越少,镇子被大路绕开,客流少了,他也没想过换行。
“咱不靠噱头,也不敢涨价,虽说我挣的不多,但反正能养活一家人呢!”他说这话时,眼里带着认真和一定骄傲。
林竹记下了每一个细节,尤其在她打得草稿里写下“种草榜”第一个上榜小店。
【兰州行·首站推荐】马家牛肉面(临江铺)
一碗地道牛肉面,藏在西北风沙的街巷间。
辣子香、面筋道、汤底浓郁,第一次吃,就像是一辈子都站着,那一刻坐下了!好吃到我头晕目眩走十公里也不觉得累!!总体推荐指数为爆炸五星~~
离开的时候,店门口的灯笼在晚风中微微晃动,林竹回头望了一眼,心里突然冒出一句话:
如果说山川是风景,那人情就是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