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林竹的《冀州避雷种草榜》正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冀州本地报刊上。
与此同时,冀州本地的几家书肆、茶馆也开始流通这份榜单,甚至连街头巷尾的小贩都在议论纷纷。
“福珍楼上黑榜了?”
“真的假的?避雷榜第一名,居然是它?咋可能呢?”
“对啊,这店都开了多少年了,是不是惹到仇家啦?“”
“别说,其实我上次去吃,确实觉得不咋地,可它一直生意那么好。”
短短一日,整个冀州便炸开了锅。
原本门庭若市的福珍楼,此刻竟然空出了不少桌位。
掌柜的脸色难看得像锅底,看着账房先生递来的账册,手都有些发抖了,他怒道:“怎么回事?!今日账目比昨日少了一半?”
而店里的伙计们也是面面相觑,他们发现,往日的老主顾竟然换了地方,甚至有些熟客还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毕竟人言可畏,大家都在传着说这店好像没有那么好,还有不少小摊小贩偷偷流传着说这店仗势欺人,让听到的人都犹豫着到底要不要进去。
最终......不少人转身离去,毕竟福珍楼忽然就上了避雷榜,还有很多人大赞此举。
“不行,这件事得赶紧处理!”掌柜咬牙,立刻派人去查,究竟是谁干的好事。
-
相比福珍楼的冷清,城隍庙后巷的王大爷摊位却是热闹非凡。
“王大爷,给我来五只鸡爪!”
“我要十只!能不能多送点汤?”
“诶诶,先排队!大爷刚才是不是说鸡爪限量供应?明明就是我先来的,你抢什么抢!”
险些打了起来。
王大爷一边手脚麻利地舀汤、一边应付着客人,笑的满脸褶子。
心里想着,这什么美食评论是管用哈!
他哪里见过这阵仗?自从报纸刊登之后,来他这里吃鸡爪的人简直翻了一倍,点名要尝尝榜单上夸得天花乱坠的神仙鸡爪什么味道。
“这鸡爪啃着确实是很香!我之前竟然没来过这儿!真是可惜了。”
“我烦某家店很久了,比起那家死贵还没味道的菜,这才是人间美味啊。”
旁边,还有个年轻人一边啃鸡爪一边翻着报纸,笑道:“哈哈,这榜单写得太绝了!以后来冀州吃饭,还是得看看这个!”
......
事情传开之后,还未等福珍楼有什么举动,越来越多被福珍楼欺压过的小店纷纷站出来,开始控诉福珍楼过去的恶行。
有的说自己被逼得关门,有的说被迫交“保护费”,有的甚至说他们买通官府,打压竞争对手等等......
刘二虎之前认识的那位妇人也站了出来,告诉百姓们她和丈夫的牛肉铺子被欺压的关了店,现在孩子看病的钱还没还完。
不少百姓知晓这些事情后,自发站出来声讨福珍楼,甚至引起了冀州当地官府的注意。
一时间,福珍楼的名声彻底跌入谷底。
林竹他们这边呢,晏元青趁着大家还在祝贺这期报纸的成功,走到后院,放飞了一只信鸽,信上寥寥几行字,正是他之前派人调查冀州官场的结果。
写得大抵都是些冀州这边的各种情况,譬如福珍楼幕后东家,疑为冀州知府外甥云云。
当然大多都还是夸奖的,这里的人大都不错,治安尚可。
絮絮叨叨了几行话,他收起纸条,熟练地折成一只极小的折纸鹤,塞入早已备好的竹筒内,轻轻系在信鸽的腿上。
“去吧。”
他松开手,白羽振翅,划破夜色,朝着京城方向疾飞而去。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几人围坐在客栈的饭桌旁,一边享用着刚买回来的热腾腾包子,一边商量着接下来的行程。
林竹拿着他们先前准备好的地图在桌上一摊,眨眨眼睛:“既然福珍楼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我们该琢磨琢磨下一站去哪儿了。”
晏元青单手托着下巴,丝毫瞧不出昨晚还熬了夜,他神色悠悠然地絮叨:“冀州的美食算是各有特色,从地理位置来看,若往南走,便是邯郸,那里商贾云集,美食文化底蕴深厚;若向西,便可经太原,再入长安,最后便能一路通往西北各地。”
成珊珊嚼着包子,含糊不清地道:“要不、要不干脆往西边走?据说沿途各地都有不少值得一探的名店。嘿嘿,还有各地不同的特色小吃......我感觉都值得写。”
她的口水几乎都要流了出来,被林枫嫌弃得挪远了一些。
林竹打了个响指:“我倒是觉得不错,一路走一路尝,能见识沿途风土人情。”
众人表示赞同,便就此决定沿着西边走,听说长安有不少异域商人带来的胡食,说不定能找到特别的味道。
决定好下一站去哪,和刘二虎交接完未尽事宜后,林竹他们也没急着出发,而是在冀州城里多待了两天,继续在城中四处品尝美食,而林竹......
成姗姗胡吃海塞的同时,林竹正带着刘二虎坐在茶馆里,正式开始她的食评写作训练。
“咳咳,挺好哈,二虎,你不能光写‘好吃’、‘香’,这样别人看了根本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对不对?”林竹一边翻阅着之前《洛阳食话》的旧报纸,一边示范道:“比如你写这家羊汤,可以说‘汤色乳白,入口醇厚,搭配小磨芝麻酱调味,别有风味,香掉了嘴巴’,是不是比简单说‘好喝’要吸引人?”
刘二虎嘴巴张得大大的,连连点头:“是是是,竹子姐你说得对!”
“还有,写的时候可以加点夸张的话,嗯,比如‘不来一准后悔!’、‘家人们,我发现了一家宝藏小店!’之类,这样就更有画面感了。”
刘二虎赶紧挥笔写下,嘴里小声念叨:“不来后悔,宝藏小店、要有画面......”
晏元青没去跟着吃饭,反而坐在一旁旁观林竹的教学局,悠闲地摇着扇子,瞥了刘二虎一眼,笑道:“二虎,以后你这冀州分部的文章质量,可得好好把关,别让竹子姑娘觉得‘这文笔是哪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写的’。”
“哎哟,晏公子,你这话说的!我以后肯定认真学!”
刘二虎点头哈腰的,毕竟这还要变成他来之不易的谋生手段呢,比无痕和飞雁都更像晏元青的侍卫,或者说更像狗腿子。
而对林竹,他则是像粉丝一样崇拜,每天坚持背诵林竹教他的一些话术,还被叮嘱要坚决
最后,刘二虎终于勉强出了师。
要走的那一天,众人起了个大早,去集市上置办了一些必需品。
“二虎,你留下,手里总得有点本钱,拿着这些钱,买些纸张笔墨,该吃吃,该喝喝哈!但账目记清楚,别乱花。”林竹爽快着说,然后拿着账本对了对,将一小袋银子塞到他手里,“你帮了我们挺多的,还打听到了那位姐姐的事情,所以拿好钱,然后办好分号,万一有什么事,就给我们写信。”
“竹子姐,你放心,我一定把这份差事干得漂漂亮亮!”刘二虎拿着钱袋子颤抖,眼神坚定地简直要入仕了。
林枫拍了拍他的肩膀:“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说你背后有人!咱们《洛阳食话》可不是好惹的!”
几个人笑作一团,好在还有个正经人,晏元青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刘二虎一眼,轻声道:“如果真有麻烦,记得躲好,保命最重要。”
刘二虎感激地点点头,看着他们的目光满是依赖和不舍。
临近晌午,众人还是与他告了别,准备启程了,马车缓缓驶出冀州城门。
刘二虎站在城门口,一直挥手目送他们远去,直到他们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官道尽头,
而在远去的马车上,林竹靠着车窗,忍不住笑道:“不知道二虎能不能把《‘冀州’食话》做起来呢?”
晏元青微微一笑,眸光深邃:“等下次再来冀州,就知道了呀。”
从冀州出发,众人马车行了数日,终于进入并州境内,抵达太原。
太原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也因其独特地理环境,孕育出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
林竹泡在太原得藏书楼里翻了半天资料,找得她灰头土脸,其他人则到处打听,看看他们不熟悉的山西地界有什么美食。
最后总结起来,倒还真不少——早餐有老豆腐,以其独特的卤汁和调料著称,此外面食十分流行,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鸡蛋醪糟汤、荞面灌肠、过油肉等等吃食,当地人都大力称赞,表示值得一试。
“你们快看,那边的小摊卖的是不是就是莜面栲栳栳?”林竹眼尖,一眼便瞧见街边的一家铺子,正密密麻麻围着不少人。
他们快步上前,只见摊主娴熟地将莜面擀成长条,再巧妙地绕成一个个小圆圈,放入锅中蒸制。
出锅后,一圈圈的莜面上面淋一圈羊肉臊子酱,顿时香气四溢。
“客官!你们的莜面好了!”摊主吆喝道。
“来了来了!”林竹迫不及待地起身,颠颠地小跑过去,晏元青大步流星紧随其后,两人一起把一大份莜面端回到小桌上。
成珊珊好奇地端详了一下这个特色,接着用筷子轻轻拈起了一块放入口中,眼睛瞬间一亮:“哇!这口感有嚼劲,超好吃的!”
简直是面食爱好者的福音。
泛着光的酱汁淅淅沥沥往下滴,夹起莜面再蘸点酱汁,香气顿时就扑鼻而来。
林枫细细品味,也不禁点头:“果然别具风味,难怪是这边的特色食品。”
这里的面都柔韧而筋道,嚼起来,羊肉臊子的咸香恰到好处地融进了莜面的淡雅口感。
几个人大吃一顿,随后纷纷瘫在椅子上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起不来了。
晏元青不住地往下点头,林竹的双眼也快合上。
飞雁和无痕这两位贴身近卫大惊失色——这是中毒了??
仔细一查看,才发现人没事儿,只是大家都晕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