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卜尔尔三人离开后,周永屹主动找到周过跟他聊了很久,说愿意试着相信他一次,还说既然下定决心要去做那就努力做好,千万不要给他老子丢人。
周过心说,“说来说去还是怕我给你丢人,但这次不知道怎么了,竟然让我有点开心。老子,你放心,你小子我一定不会让你白相信的!”
那之后,大家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向前,卜尔尔依旧和林啸一起忙着为竞赛做准备,周过廖小凡陈瞳三人则是凑成了补习小组专补英语,场地和老师均由周永屹先生提供,也算是为他们的梦想助一份力。
因为先前落下的东西太多,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双倍甚至多倍的效果,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补习三人组把重点都放在了英语补习和对自己想要考取的国外学校的准备上,一周在学校待的时间则也是越来越少。卜尔尔因为忙于竞赛的准备与考试在班上的时间则也是不多,但四个人还是和以往一样在学校的日子会聊起各自的最近,即便大多都是枯燥无味的做题,学习,考试,可一旦大家碰在一块打开话匣子好像再无聊的事情都会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变得有趣。忙碌的彩虹一家在每周末仍然会聚在一起嬉戏打闹,无一缺席。
时间不停滴答滴滴答滴往前走着,枯燥又充满无数小确幸的日子在日历上翻了一页又一页,短到两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的秋很快便过去了,初冬更是才微微冒出点芽就到了寒冬,天空中零星飘散着的雪花没一会就将大地覆盖了一层又一层。
今天难得四人都在教室,看着窗外丝毫没有停意的雪,四人心有灵犀般约好放学后去操场堆雪人。
来到操场,和四人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们瞬间将操场变成雪天游乐场,堆雪人,打雪仗,以各种姿势倒在厚厚的雪中。日复一日地面对课本上的各路知识,枯燥乏味疲惫不堪的感受扑面而来,好似一座装满课本的大山,毫不留情地压在同学们的心上,动弹不得。唯有这一刻大家能逃离大山的束缚,真真正正地做回自己。躺在厚厚的雪上,触碰到每一片雪花,那些因为太累而消失不见的感受仿佛又回来了,随之带来的还有轻松。
没一会功夫,彩虹一家便合力堆起了一个雪人,就是这雪人啊你不仔细看真看不太出来是雪人,像又不像的感觉。四位出品人则表示相当满意,尤其是陈瞳,夸赞其为顶级艺术的诞生。
旁边的同学们看了都直摇头,有一位直接脱口而出:“雪人知道你们把它给堆成这样吗?”
陈瞳当即回复道:“当然知道,并且它说它很开心,能够如此与众不同。”
旁边的同学露出鄙夷的眼神后便不再说什么,彩虹一家则是蹲在那里将雪人围成一个圈,说着笑着希望着畅想着。
大人们常说,你们这个年纪怎样都是好看的,我们则常说,我们这个年纪怎样都是灿烂的。
轻松过后,日复一日的生活仍要继续,但是没关系,再坚持一下下,接踵而至的就是满当当的收获。
不出所料,卜尔尔通过竞赛提前拿到了盛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周过廖小凡陈瞳三人则一直在为自己今后的留学做准备,尽管如此四人早早便约定下来,高考前几天和大家一起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在学校待着,随后一同奔赴高考。
指尖与时间触碰,在掌管时间的纸张上划过无数,不知不觉距离高考仅剩短短几天。这几天,高三一班的同学们在进行最后冲刺的同时也在谋划着一场惊喜,送给高三一班的班主任,陈琴老师。
6月6日,距离高考的最后一天,大家将惊喜定在了平时晚自习的时间,在陈琴老师来班之前便早早做好准备,左右两块黑板写满了高三一班每位同学的名字,中间这块则是由陈瞳用粉笔画出的同学们心中的陈琴老师,画的旁边写着这么几行话,高三一班的扛把子陈琴老师,这三年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您。我们在夏天相遇,就同样在夏天告别吧。没关系,沿江市最不缺夏天了!
沿江市最不缺夏天,沿江市的少年们永远热烈。
画有高三一班全家福的蛋糕摆在讲台上,周过和廖小凡手拿着礼花筒一左一右站在门旁,同学们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等待着陈琴老师的到来。
10,9,8,7…3,2,1,陈琴老师推开门,左右的礼花齐上阵,陈琴老师被吓到捂嘴尖叫,下一秒就看到李旭东捧着一束向日葵送至陈琴老师的手中,向日葵的花语,沉默的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三人领着陈琴老师来到讲台的蛋糕面前,看着蛋糕上每一位同学老师的笑脸,陈琴老师的眼泪再也绷不住了,哗哗往下流。周过将从家里带来的音响调试好,给同学们做了个手势,讲台下的同学们便开始挥动着手中的手机,一同唱起五月天的这一首《干杯》。
这首歌是周过选的,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特别合适,特别应景,特别想和在座的每一位干一杯。
同学们唱完陈琴老师已然泣不成声了,递出的纸巾都不知道用了多少张。好不容易平复了些心情,转身又看到黑板上写的字,于是,又一波泪水疯狂袭来。这回起码能用掉一整包纸巾,还不够。
陈琴老师抽泣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上,祝高三一班的各位,永远幸福,快乐,我爱你们!还有,别着急,夏天很快,我们会再相逢。署名,陈琴。
用完一包半的纸巾后,陈琴老师这才算是勉强控制住眼泪,站在讲台上说:“老师我曾读到过一段特别浪漫的话,今天在这里想送给你们,我希望你读很多的书,走很远的路。我希望你爱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爱,我希望你走过人山人海,也遍览山河湖海。我希望你看纸质书,送手写的祝福,我希望你独立坚强温柔明亮,我希望你在这寡淡的世上,深情地活。”
好!周过的这一嗓子和响起的掌声一同迸发,片刻后,陈琴老师继续说道:“高三一班的同学们,今天就由我来给你们上这最后一堂课。”陈琴老师用手捋了捋两边的碎发,“这堂课我不讲知识,想给你们讲讲老师我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遍的家庭,读书,考试,考高分,考好大学,工作,结婚,生孩子,这一路看似走得很顺利,实际上没有一个时刻我不是在被推着向前走的,读书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考高分考高分是为了上个好大学,当年我的高考分数明明可以上更好的大学选我喜欢的专业,可我父母却总说女孩子就是要求个安稳硬逼着我选了师范,毕业后我就来无问当老师了,随后就是结婚生子按部就班地走完了这一程又一程,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是普遍而非普通。而在我教书这十几年的时光中我更是无数次在我的学生身上看到了这一普遍的存在,就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如同机器一样按照父母下达好的指令一步一步达成他们所期望的我的人生,走到最后才发现只剩下他们所期望的,唯独少了我的,我的人生。老师走到这里已经回不去了,可我不希望你们,我的学生们被这个所谓的普遍而困住自己的脚步,在无问的这么多年我在教给我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希望告诉他们老师我希望你们读更多书也不过是为了让你们去看更远的世界,而不是为了读更多书而去读书,我希望你们的世界都是很大的,而不只限于我们脚下的这一亩三分地。”
最后一堂课,扔掉课本,习题,考卷,我们还是我们,我们只是我们。
“说到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咱们班的周过,其实我一直以来都特别喜欢他,欣赏他。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说他学习又不好,我说看人不是这么看的,我偏偏就特别欣赏他身上的那股劲儿,路只走自己选的。可能现在有不少同学还不太能够理解,等你们再往后走几年,就会明白这几个字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敢想,敢拼,敢做。有朝气,有希望,有梦想。不怀疑,不犹豫,不放弃。这个年纪的我们本就该如此不是吗?
普通和普遍,他又何尝没经历过,只是他一直都是他,从始至终都归于他。
“谢谢陈老师,这最后一堂课还能夸上我两句。走路嘛,走给自己看就好了,干嘛要去忧虑别人的眼光,笔直向前也好,歪七扭八也罢,我都喜欢,这就足够了。”
说后面这段话的时候,周过始终面朝着座位上的同学们。说这段话的时候,周过感觉自己面朝着无边际的大海,海风吹拂脸庞,海浪声呼啸而过,而自己是站在大海前最勇敢的领航员。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最后一堂课落下帷幕,而一年一度的喊楼活动即将开始。
说起喊楼,这是无问的一大特色,每年的高三生在高考前一天最后一堂课的下课铃打响后都会抱着自己的各类课本和考卷来到走廊上,教导主任则会拿着大喇叭主持这一活动。
这不,开始了…
“同学们,又到了咱们无问中学一年一度的喊楼活动,老规矩在你们撕碎课本考卷漫天挥洒,拿起荧光棒高歌挥舞之前,我要把我手上的大喇叭给到我旁边的同学,并从他开始依次进行传递,大家一起倒数十个数,选出今天喊楼的幸运儿,让他拿着大喇叭说出自己此刻最想说的。”
“话不多说,传递开始!”
倒计时,十个数,幸运儿诞生,还是两个。
1的声音刚落,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两位幸运儿的身上,周过和卜尔尔。周过拿着大喇叭往卜尔尔这边递,卜尔尔双手已经放在大喇叭上正准备要接过,倒计时的喊声戛然而止,两名幸运儿至此诞生。
教导主任说让他们按照顺序依次发言,周过先来,卜尔尔接上。
“大家好,我是高三一班的周过,站在这里我想说,我们都知道1+1=2,可有人说1+1=3,在学校我们面对课本面对考试面对分数1+1一定且必须等于2,可出了学校扔掉课本撕碎考卷抹去分数,只要你想1+1可以等于3,可以等于任何,等号后面的数字由我们来书写。谁说玫瑰地里只能种玫瑰,我偏要种满向日葵,我偏要这向日葵的黄远胜过玫瑰的红,我更要这向日葵的光远盖过玫瑰的艳,我要做自己的向日葵灿烂地笑着,而非其他人眼中的玫瑰被期望地活着。”
周过的这段话,直接让欲欲待发的血液们燥了起来,各种各样拍手叫好的呐喊声欢呼声不间断地回荡在教学楼中。
卜尔尔站在旁边看着,那一刻,她是真的觉得眼前的这个男孩在发光,闪闪发光。或许这就是幸运降临的契机,不需要特地为他打光照亮,他自身的光芒便足以在人群中一眼望去,尽管没有这个大喇叭,他也依旧配得上这源源不断的呐喊与欢呼。
随后大喇叭交由卜尔尔手上,卜尔尔笑着说:“大家好,我是高三一班的卜尔尔,成为这二分之一的幸运儿我想说,山花不总是烂漫,泉水不总是叮咚,繁星不总是璀璨,总会有这样那样填不满的缺憾。别着急,人不是生下来就会走路,我们跌跌撞撞,也依旧勇气可嘉。”
如果说周过的那段话让同学们身体里的血液燥热,卜尔尔的这段话则是直接让大家沸腾,紧接着就看到各种被撕碎的课本考卷从一层又一层的上空中飘散,直至落下。藏在身后的荧光棒被高举着挥舞,大合唱《最美的太阳》。
合唱结束就听见犹如波浪般的呼喊声,“高考加油!”“我们毕业了!”一波接一波,一浪追一浪。